Search

很感慨,每次必備的這種消費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媒體對原住民族身份的肯定,實則是藉由這種消費族群血統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很感慨,每次必備的這種消費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媒體對原住民族身份的肯定,實則是藉由這種消費族群血統的報導或標籤,鞏固台灣(或中華臺北或中華民國)的國族認同。

而潛藏在這些標籤後面的,就是戴著面具、不必被提及的既得利益者群體,比如多數漢族血統選手,比如多數漢族體育協會委員,你不會思考血統與身份的連結,因為你不會被消費被標籤,不管你是什麼籍貫,大家不會因為小戴羽球打得好就每次報導都要溯及血統,這就是「台灣人」與「台灣人裡的原住民族」的階級差別。

但從殖民者來到這個島上,什麼時候有問過我們的意見?什麼時候開始尊重過我們的名?只有人類學者的「排灣族」與政治認同的「台灣人」,沒有部落也沒有名字。這怎麼不是一種悲哀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Buan,來自布農語的月亮。當我們仰望天空,聽見群山迴盪,就像聽見月亮在說話。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從山林小溪望向世界,互相理解,深耕土地。 時事評論 / 文化傳遞 / 政策倡議 / 族群共好
View all posts